为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尽快开展氢能高速公路示范,按照“宜电则电,宜氢则氢”原则,优先从北方地区起步,通过加强燃料电池汽车在高速场景下的应用,解决产业发展和示范进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加快推动燃料电池汽车发展由“政策驱动”“资本推动”转为“市场驱动”“商业推动”。
1962年10月,就在美苏两国因为古巴导弹危机而紧张对峙的时刻,中印之间也兵戎相见,爆发了大规模的边境战争。
而在此前,印度已经对我国的领土进行了长期蚕食,将国境线往东北方向推进了一大截。我国为了两国友谊一度忍让,然而印度却得寸进尺,从东西两个方向直接挑起了侵略战争。我国忍无可忍,发起了自卫反击作战。而远在美国,已经八十多岁的麦克阿瑟在听闻印度对中国开战之后,也发表了一番犀利的评论。
那么,中印关系是怎么走到这个境地的呢?麦克阿瑟又是怎么评价印度的行为的呢?
其实出乎很多人意料的是,中印关系一开始是十分友好的。1947年印度成功独立后,我国的许多组织还向尼赫鲁、甘地等人表达了祝贺,认为这是亚洲人民反殖民斗争的伟大胜利,而印度政府一开始也以“左翼政权”自居。1949年新中国成立,1950年中印两国就正式建交了,印度承认新中国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
此时中印两国的关系进入了蜜月期,两国往来频繁。印度诗人泰戈尔此前曾提出过“中印是亲兄弟”的口号,印度总理尼赫鲁便将这一口号推广开来。由于印度和西方国家的关系也较为密切,当时我国与西方国家的许多交流活动还是借印度这个“中间人”来进行的。
然而,印度对华友好的表象下却是其扩张领土的勃勃野心。早在独立之初,印度就做起了“南亚霸主”的美梦,开始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周围国家。印度自己才刚刚摆脱压迫,转头又开始压迫别国。独立后不久,印度就吞并了东北面的曼尼普尔王国,又强迫不丹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实际上将不丹变为了附庸国。
而印度也同样盯上了我国,早在1950年,印度就趁着西藏还未解放的时机大举向东北方向扩张,强占了藏南地区,在西面也越过两国的习惯线,建立了一系列侵略据点。此后印度又在其侵占的中国领土上成立了所谓的“东北边境特区”,非法将其划入了印度疆域。
不止如此,印度的野心极为庞大,他们甚至想将整个西藏都纳入囊中。尼赫鲁认为斯大林能策动外蒙独立,把外蒙变为中苏之间的“缓冲区”,他就也可以策动西藏“独立”,把西藏变为中印之间的“缓冲区”。在这种思想的驱使下,印度实际上成为了“藏独”集团的重要支持者,长期为西藏的封建顽固势力提供支持。
有人可能要问,既然印度如此反华,一再蚕食我国领土,怎么又会早早承认新中国,还和我国有过一段蜜月期呢?这是因为建国之初我国得到了苏联的支持,中苏当时是军事同盟关系,印度自然还不敢和我国公然撕破脸,只能搞这些蚕食的小动作。而我国此时抱着和平解决的期望,与印度就领土问题进行了多次谈判,印度却始终不肯退出其侵占的领土。
而在50年代后期中苏交恶之后,中印之间的关系也就出现了巨大变化。这既和苏联支持印度围堵我国有关,又和印度本身的侵略野心有关。印度眼看我国没有了苏联的支持,也就愈发猖狂起来,对于其侵略行为已经不加掩饰,彻底抛弃了中印友好的旗帜。
到了1959年,印度更是支持了西藏上层反动集团的武装叛乱。解放军果断出击,在张国华、谭冠三等将领的指挥下彻底消灭了叛乱势力,维护了国家统一。但印度却反而指责我国平叛的正当行为是“暴行”,还收留了逃亡的达赖喇嘛和若干西藏反动贵族。至此,印度“图穷匕见”,在西藏问题上的态度已经展露无遗。
1960年,周总理赶赴新德里与尼赫鲁会谈,寻求和平解决争端的方式。然而尼赫鲁却极为蛮横,要求我国承认印度侵占的地区为印度领土。这种条件自然不可能被我国接受,至此和平解决中印边境冲突的最后尝试也失败了。
1962年中苏关系高度恶化,中印关系也极为紧张。印度对于其侵略意图已经不加掩饰,公然将西藏列为了侵占的目标。印度军队继续扩大着其侵略范围,并在中国领土上设立了大量军事岗哨。尼赫鲁还得意洋洋地宣称自己已经取得了“拿破仑式的大胆的规划所取得的独一无二的胜利”,并悍然拒绝了我国的和平提议。
印度之所以如此猖狂,主要有三个原因。
第一是印度在中苏交恶后同时得到了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的支持,美苏两国都希望能通过印度来牵扯中国的注意力,给印度援助了不少武器。这让印度觉得自己有两个“大佬”撑腰,肯定万无一失。
第二是印度对新中国依然存在轻视心理,他们认为自己的人口也不比中国少多少,自己的军队也是按照英军留下来的战术进行“西式训练”的,未必没有解放军能打。
第三是印度此前确实取得过一些胜利,导致其野心膨胀。印度独立之初就在第一次印巴战争中占了上风,控制了克什米尔地区的大部分土地和人口。此后印度又软硬兼施,迫使法国交出了法属印度地区。又直接向不愿交出葡属印度地区的葡萄牙开战,攻占了葡萄牙在印度的所有殖民地。这几场胜利让印度人极为自信,觉得自己总能在战争中占上风。
于是,到了1962年10月初,印度自以为时机已至,迫不及待地开启了对我国的大规模侵略。10月2日,尼赫鲁声称“让军队和中国人打交道”,10月12日,他又下令要把中国军队从印军侵占的地区上全部驱逐。10月14日,印度国防部长也放出狂言。声称印度绝不会在和中国的战争中让步,要“打到最后一个人、最后一支枪”。
不过,就在印度从上到下猖狂地叫嚣着战争的时候,万里之外的美国有个老将正冷眼旁观着这一切。他就是麦克阿瑟,这一年他已经82岁了,却依然关注着国际局势。在得知印度准备对中国开战的消息后,麦克阿瑟苦笑一声,对印度的行为作出了犀利的评论:
“印度低估了中国的战斗力,他们脑子坏了。他们以为会有大国支持他们,实际上并不会有。”
不得不说,麦克阿瑟的这个评价确实是准确的,也许麦克阿瑟回想起了他自己和中国军队打交道的经验。
当初他指挥军队越过三八线的时候,也是如此得意洋洋,看不起中国人,认为中国不会出兵干涉,即便干涉了也是不堪一击。然而志愿军却给了他一个终身难忘的教训,让他此后再也不敢轻视中国。或许在麦克阿瑟看来,尼赫鲁的状态就像当年的自己。
而尼赫鲁挑衅中国的结果也和麦克阿瑟如出一辙,他同样得到了一个终身难忘的教训。10月20日解放军全线反攻,发起了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原本狂傲的印度军队被打得一败涂地,在解放军的凌厉攻势下全线溃退,就连解放军的许多老兵都对印军的“弱不禁风”感到惊讶,认为他们还不如当年的国民党军,更不用说美军了。
而尼赫鲁所幻想的美苏支持也并没有出现,此时两个大国正因为古巴导弹危机而紧张对峙着,根本顾不上印度。10月24日,印军已经在溃退,我国也向印度发出了和平建议,再次表达了通过谈判解决边境问题的意愿。
然而印度人此时还沉浸在“大婆罗多”的幻梦中,没有被彻底打醒,不但拒绝谈判,还展开了全面战争动员。于是解放军又发起了第二阶段作战,歼灭了印军大量有生力量,清除了印度此前设立的诸多侵略据点,收复了大片国土。
至此,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以中国的胜利而告终。然而尼赫鲁却顽固到了极点,不但继续坚持反华政策,还声称是中国“侵占”了印度的“国土”。不过也正是因为这次失败过于惨痛,尼赫鲁终身都没能从这次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1964年,尼赫鲁郁郁而终。
可惜的是,印度却似乎依然没能吸取这个教训配资资深炒股配资门户,依然对我国的西藏地区念念不忘,并时不时挑起边境冲突。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印度还敢像当年那样对我国发起大规模侵略,那么迎接他们的必将是解放军的迎头痛击。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实盘配资杠杆_配资杠杆的炒股平台_炒股配资杠杆开户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