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大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的整体实力,一向是衡量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而在企业实力排名的问题上,美国《财富》杂志每年颁布的“世界五百强”企业名录,一直被视为最为权威的榜单之一。
这份从1995年首次正式公布的榜单,在近三十年里,生动且直观地反映了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动态变化。
从第一次榜单的美日抗衡,到如今的美、中、日“三足鼎立”,日企上榜数量排在最后,我国经济的腾飞、日企状态的衰落由此可见一斑。
1995年“世界五百强”榜单首次公布时,我国上榜企业仅有三家,甚至比不上美企、日企的零头。
如今将近三十年过去,中企已经能和美企“打擂台”了。
而中企的奋斗史,其实也是祖国经济的发展史。
1.“世界五百强”榜单的变迁
想要搞明白“世界五百强”榜单的具体上榜企业构成,我们得先知道它是怎么来的。
其实该榜单并不是由官方机构颁布的,而是由美国《财富》杂志拟定。
虽然没有官方机构的背书,但由于《财富》杂志数据库全面,眼光相对公正,因此“世界五百强”企业榜单,多年以来一直有着极高的权威性。
一开始,美国《财富》杂志的主编,并没有“全球企业大点兵”的想法,只是想搞一个国内美企的排名。
那时候正是七十年代中后期,各大美企受到了崛起的日企的强烈冲击,美国《财富》杂志想利用搞排名的方式树立美企标杆,提升本土企业的信心。
这份“美国企业五百强”名单,搞了能有二十多年,发展运作越来越纯熟,后来成为了“世界五百强”榜单的基础。
到了1991年,日企已经不复八十年代称霸全球的姿态。
而且那一年美国的“老冤家”苏联轰然解体,美国人的信心空前地膨胀了起来。
顺应国内企业的需要,美国《财富》杂志决定搞一个全球企业大排名,好彰显美企的优势地位。
经过四年的酝酿筹备,这份“世界五百强”企业榜单,终于在1995年首次出炉了。
美企上榜数量自然是第一位,有足足151家,日企仅以两家之差屈居第二,上榜企业总计149家。
能和当时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基本持平,可见当年日本企业的雄厚实力。
反观当时的我国,企业实力实在是有些寒酸了。
首次“世界五百强”企业榜单,我国仅上榜三家,分别是中国银行、中粮集团以及中国石化。
都是国企,且都被国外嘲讽为“大而不强”,可见当时我国的企业发展非常艰辛。
如今将近三十年过去,这份“世界五百强”企业榜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今年最新榜单,美国依然是第一名,有139家企业上榜;
我国身为后起之秀,以强劲的姿态冲了出来,足足有133家企业上榜,仅比美企少六家。
反观日本那边,状态就无比惨淡了。
今年的“世界五百强”企业榜单,日企只有四十家上榜,不到1995年的三分之一。
而且这些日企的排名也整体较低,远没有当年“前十占四”的那份风光无限。
2.中日企业的“冰火两重天”
日企之所以颓势明显,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就是日本的经济不行了。
自打日本和美国签订了“广场协定”,不管日本政府如何“丧事喜办”粉饰太平,日本的经济命脉就是完全被美国拿捏住了。
本土经济泡沫的破裂,让日企国内市场“底盘”越来越小;
美国开始大搞“贸易保护”,日企的国际市场份额也跟着日益“缩水”。
内外交困之下,日企的衰落可谓情理之中。
与日企悲歌相对的,是中企不断创造辉煌,在“世界五百强”企业榜单上大放异彩。
而两国企业之所以呈现“冰火两重天”之势,是因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自主性,不会被美国那边钳制住。
比如2019年,特朗普政府想要通过“贸易战”的手段,打击中企的飞速发展。
结果正是那一年的“世界五百强”企业榜单,中企上榜数量首次多于美国的企业,体现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顽强与坚韧。
中企之所以发展态势如此“支棱”,说来说去,离不开国内经济的健康环境。
我国企业林立,国企、民企、公营、私营齐头并进,呈现出了“百花齐放”之势。
今年的“世界五百强”企业榜单,中国石化、国家电网这些国企排名极高,腾讯等民企也取得了突破。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上榜的企业从经营范围的角度来看,覆盖面是非常全面的。
除了阿里巴巴、拼多多等网商巨头,华为等高新技术公司,也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排名。
更加令人欣喜的是,上汽、一汽等汽车企业的上榜,标志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宏伟蓝图,已经取得一定进展。
3.高新科技产业引领未来
除了已经登上“世界五百强”榜单的中企,我国还有不少新兴企业发展势头迅猛,未来很有可能上榜,大疆集团便是一个例子。
这家高新科技企业的主营业务是无人机制造,生产的无人机在海内外广受好评,是业内“独孤求败”般的存在。
除了大疆,我国深耕芯片、纤维、光伏等新兴科技产业的民营企业,在未来也有着极大的发展空间。
二十一世纪是科技的世纪,这些“朝阳产业”下的中企,发展之路一片坦途。
均具备向“世界五百强”企业榜单发起冲击的实力。
而我国政府为了扶持新兴科技产业,促进这些中企更好更快地向前发展,也是付出了很多努力。
无论中央还是地方政府,对高科技企业的补贴优惠力度,都是非常大的,长三角及珠三角的科技产业园区则更是投入了极大的建设成本。
在未来,我国企业发展的新方向,必然是高精尖科技等领域。
除此之外,做好优质化、品牌化,也是中企需要注意的方面。
如果我国的国企、民企能够延续现在的发展势头,一步一步踏实前进,我们不光能够在“世界五百强”企业榜单上和美国“打擂台”,甚至能实现对美企的全面超越。
当然,大型企业的发展,只能代表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一部分,不能作为单一的衡量指标。
在注重行业龙头的同时,我们也要同时关注国内小微企业的发展。
经济日益衰退的日本,就是靠着国内中小企业苟住了GDP的“底盘”,可见其重要性。
总而言之,我国从“世界五百强”企业只占三席,到现在一百多家企业上榜,绝对称得上是一个了不得的经济奇迹。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国企业能够实现多大的新突破?中企的整体实力,何时能够全方位超过美国企业呢?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交流讨论哦。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实盘配资杠杆_配资杠杆的炒股平台_炒股配资杠杆开户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