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热不透,大热在秋后”,作为夏季最后一个节气,大暑的“高温高湿”达到顶峰,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的说法。此时人体脾胃功能减弱、代谢放缓股票杠杆账户,稍不注意就可能出现体重波动。黑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醒,大暑体重管理的关键在于“护脾胃、祛暑湿、借天热促代谢”,在顺应节气中科学控重。
一、大暑气候对体重的“双重考验”
大暑的“湿热交织”如同给身体的代谢系统设下了两道关卡,若不及时调整,体重管理很容易“跑偏”。
脾胃“罢工”:吃不下却“悄悄长肉”
高温会让脾胃血管扩张,血液流向体表散热,导致胃肠道供血减少,出现“没胃口”“吃一点就腹胀”的情况。但很多人此时偏爱冰饮、凉菜、油炸小吃等“重口味”食物——冰饮会进一步刺激脾胃,导致“虚胖”“水肿”;油炸食品(如炸鸡、薯条)则因高温烹饪产生反式脂肪酸,加上夏季活动量减少,热量更易转化为脂肪囤积,形成“吃不多但体重涨”的怪象。
代谢“偷懒”:出汗多≠消耗多
大暑气温常达35℃以上,人体为了降温会大量出汗,但这只是身体的“降温机制”,而非“减脂信号”。相反,高温环境下,身体会自动减少能量消耗以保存体力,比如走路变慢、懒得动,基础代谢率比春秋季低。如果此时因“出汗多”而放松对饮食的控制,甚至用“喝甜饮料补水分”,反而会让热量摄入远超消耗,导致体重上升。
展开剩余64%作息“紊乱”:昼长夜短打乱能量平衡
大暑白天最长,夜晚闷热难眠,很多人习惯熬夜纳凉,或早晨贪睡跳过早餐。熬夜会使体内皮质醇(压力激素)升高,刺激食欲,尤其渴望高糖、高油食物;不吃早餐则会让午餐时饥饿感爆发,不知不觉吃进更多热量。昼夜颠倒的作息还会打乱胰岛素分泌节奏,降低身体对糖分的代谢能力,增加脂肪储存风险。
二、大暑体重管理“三原则”:护脾、祛湿、巧运动
大暑养生讲究“防暑祛湿、顾护脾胃”,体重管理需围绕这一核心,从饮食、运动、作息三方面调整,让身体在“湿热”中保持代谢平衡。
1. 饮食:“温软清淡”养脾胃,“祛湿食材”消水肿
大暑饮食的第一准则是“不伤害脾胃”,其次是“减少湿热堆积”,这样才能为体重管理打下基础。
拒绝“生冷寒凉”,选择“温软易消化”
脾胃喜温恶凉,大暑应少吃冰饮、冰水果、生腌等寒凉食物,改用“常温”或“微温”的食物。比如喝温水、温绿豆汤(不加糖),吃室温存放的西瓜、桃子;烹饪时多做蒸、煮、炖的菜品,如清蒸鲈鱼、冬瓜丸子汤、杂粮粥,避免油炸、爆炒。这些食物能减轻脾胃负担,让消化功能正常运转,避免湿邪堆积。
2. 运动:“避高温、择时段”,借“微汗”促代谢
大暑运动的关键是“避开烈日、适度出汗”,利用早晚凉爽时段活动,既能借天热加速代谢,又能避免中暑。
推荐运动:游泳、八段锦
游泳是大暑的“黄金运动”:水的温度低于体温,能避免运动时过热,同时水的阻力可增加能量消耗,且对关节友好,适合肥胖人群;若不便游泳,可练“八段锦”中的“调理脾胃须单举”“双手托天理三焦”动作,每天10分钟,既能促进脾胃运化,又能疏通经络、排出湿气,间接辅助体重管理。
运动后“补水补盐”有技巧
运动后别猛灌冰饮,可先喝100ml温盐水(每100ml水加0.5克盐),补充流失的电解质;10分钟后再喝常温白开水或淡茶水,少量多次,每次不超过200ml,避免增加肠胃负担。
大暑虽热,但也是“借天调代谢”的好时机——高温本身能让身体消耗更多热量(比如维持体温),只要护好脾胃、祛除湿邪、适度活动,就能让体重管理“事半功倍”。记住:大暑体重管理不追求“快速减重”,而是通过顺应节气的生活方式,让身体保持“清爽不淤堵”,为秋冬健康打下基础。
来源:黑龙江省疾控中心股票杠杆账户
发布于:北京市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实盘配资杠杆_配资杠杆的炒股平台_炒股配资杠杆开户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