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共谋“粤美乡村”幸福路,携手共绘乡村振兴新蓝图
春风拂新绿,草木竞芳华。
当“最美公路”邂逅“粤美乡村”,如何将犹如满盘珍珠的乡村资源,串珠成链,重塑乡村价值?
相聚这场凤凰山麓的春日之约,一起探索!
广州于2024年12月启动“粤美乡村”风貌设计作品征集活动(广州),聚焦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以作品征集、乡建课堂、实践活动、共同缔造等系列活动,邀请设计师扎根乡村,让设计的力量与在地文化紧密结合,推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
为搭建政企民沟通桥梁,汇聚多方智慧能量,2025年3月21日,“粤美乡村”乡建课堂开讲,一场聚焦“公路游径赋能乡村振兴”的跨界对话在凤凰山下的从化南平村徐徐展开。乡建专家、人大代表、政府部门、各村支书、村民代表及“粤美乡村”活动参赛队伍等乡村规划建设多元主体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如何以公路游径推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擘画广州乡村振兴的蓝图。
乡建课堂进行时
激活潜能:
品质设计赋能“粤美乡村”
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介绍,广州积极探索乡村建设新路径,策划开展“粤美乡村”风貌设计作品征集活动,通过组建乡建导师团队开展示范设计,同时吸引国内外设计机构、高校师生、独立设计师等广泛参与作品设计,以设计之力激活乡村潜能,合力打造“粤美乡村”。活动已通过市、区、企业联动,从政府侧、企业侧、村民侧找需求,选定产业小镇、村落民居、公路游径、公共空间、公共设施5种类型16个具有实施价值的设计选点。其中,公路游径类选点旨在依托乡村旅游公路与游径步道广泛征集高品质设计作品,串联激活沿线美丽乡村、农业产业园、历史文化遗存及生态景观等乡村资源点,推动构建“公路游径 + 景观设计 + 农文旅融合”的发展模式,为广州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介绍活动背景
从化区、增城区 “百千万工程” 指挥办介绍,两地围绕体育、温泉、文旅、创新等要素打造系列产业集群,以产业兴带动镇街旺,以乡村美带动全域美,支撑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建设。
其中,从化基本建成24公里“最美旅游公路”示范段,下一步计划建设最美森林步道60公里、碧道 45.7公里、骑行道38公里,构建慢行微循环旅游环道,策划“绿水青山 中意从化”农文旅体育融合系列活动,以多元赛事擦亮文旅IP。
增城持续推进广汕高铁、派潭高滩先行区、最美旅游公路示范段等区域沿线的“四沿”(铁路沿线、高速公路沿线、国省干道沿线、农村县乡道沿线周边)风貌提升,打造特色“最美增江游”,构筑增江画廊绿美经济带,强化地区经济增长与生态保护协同发展。
专家论道:
“珍珠链”上的共生哲学
“农村公路是连接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纽带,是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的通道,是发现与重塑乡村价值的路径。” 规划专家沈奎从生产价值、生态价值、生活价值、文化价值等维度全面剖析了广州周边乡村的多元价值,并提出以建设千里乡村风景道来串联“美丽乡村群”,发现与重塑乡村价值。
沈奎授课
沈奎从岭南乡村特质入手,点明广州乡村作为岭南乡村典型代表,涵盖北部客家山村、中部广府村、南部沙田水乡三种类型,分布于山水林田湖海之畔。建议要以岭南特色风貌为主题,按照“顺瓜结藤,借景布线”规划构建2500公里的网络,包含主线、支线和联络线,串联起全市超1000个乡村资源点,具备旅游、农业示范、生态体验等诸多功能。
随后,沈奎以凤凰山美丽乡村群为例,深入探讨如何通过公路串联沿线文旅资源和村落,实现乡村资源整合与价值提升。
如通过打通21公里断头路,构建100公里乡村风景道网络,以“珍珠链”布局串联“八村一区”的古驿道遗址、梯田景观、客家围屋、满山红柿、荔枝林等资源点,推动村落集群发展,实现设施共享、品牌叠加和客流互导。
沈奎还强调要优化风景道沿路线性景观设计,结合地形地貌,融入乡土植物与历史元素,如通过木棉古树、山房红柿、空谷山田等元素增强辨识度,打造 “开放的线性乡土植物园”,强化生态与文化标识。
在实施路径方面,他提出要分阶段推进,优先打通关键路段;要差异化设计,针对农田、溪流、山林等不同场景制定景观方案;要加强政企协同,引入社会资本参与运营;要建立跨区协调合作机制,形成从化、增城两区协调共同推进的工作模式等。
设计解码:
以“近自然”重塑乡村肌理
“最好的设计不是征服自然,而是让道路成为大地的脉络。聚焦山水主线,回归生态质朴,以公路森林步道为高价值空间确定基调。”
郑庆之授课
景观设计专家郑庆之以“道法山水”为主题,凝练“乡美八条”设计智慧,为乡村线性基础设施注入生态与人文的双重基因。
他通过分享瑞士、日本、杭州乡村经典案例,分析当下乡村建设空间硬质化等误区,从国际经验与本土实践中提炼“乡野设计”范式,并提出公路游径的具体设计建议:在生态工法上,依据地形设置登山步道和截水沟等排水设施,利用多维高差打造观景 “打卡点”和“田野迷宫” 等趣味景观。采用青瓦砖、黄夯土等乡土材料构建土路、石板路、露骨料混凝土路等不同类型步道。通过绿道、碧道、森林步道等多道互联互通,串联森林、湿地等生态节点,实现蓝绿融合串联生态网络。借助文化赋能唤醒场所记忆,依托路径经济催化价值转化,最终构建人与自然共生的乡村可持续图景。
火热互动:
破解振兴痛点的“广州解法”
互动交流环节气氛热烈,参加活动人员围绕公路游径规划设计、建设实施及运营等问题进行了互动问答和交流讨论。
广州市人大代表马粤君(广州千里乡村风景道建议提出代表之一)认为,乡村风景道建设对于推动乡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建设方面要强调人与自然和谐,要注重政府与市场各司其职、通力合作,政府在宏观层面做好线路规划设计,将投资决策交给市场,中国人的勤奋和社会力量一定能推动乡村建设正向发展。
“粤美乡村”公路游径类参赛团队成员
“粤美乡村”公路游径类参赛团队成员表示,这次乡建课堂对他启发很大:“沈奎老师提到的‘珍珠链’布局理念,让我们跳出传统设计框架,找到了破题的关键,启发我们在方案中要注意强化‘节点 - 路径 - 网络’的层级设计。我们会参考‘顺瓜结藤,借景布线’的规划思路,优化参赛方案中的交通线路,将各个乡村资源点串联起来,形成兼具交通和游憩功能的线性景观。”
“公路通了,村子美了,名声就出去了。”相关村干部提到乡村风景道也是感慨万千“以往交通不便,村子‘藏在深山无人知’。自从乡村风景道建成,交通极大改善,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村里本就有温泉井,如今借着这波旅游热潮,村民把房子出租改造成民宿,收入也水涨船高。”乡村风景道也是一条乡村居民的“幸福道”,希望公路游径设计作品,能串联起更多美丽乡村。
当暮色浸染凤凰山,乡村美、农民富、百业兴的“粤美乡村”新画卷正徐徐铺展。这场多元思维的激情碰撞,是一次乡村价值观与理念的有效输出,也是一场关于粤美乡村建设热爱的双向奔赴,将激发更多的创新活力火花,在后续的设计方案中深入研究并加以落实,也将通过 “公路游径 + 景观设计 + 农文旅融合”等创新模式,促进各方形成合力共同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为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贡献“广州力量”。
南方+记者 李鹏程
通讯员 穗规资宣股票交易平台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实盘配资杠杆_配资杠杆的炒股平台_炒股配资杠杆开户观点